po文 - 历史小说 -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在线阅读 -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27节

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27节

    要知道受郭杨二人掌控县衙十几年,安南县最大的那批商户,都有因跟他们牵扯到“折变”案里去,被韩彻一把清理掉。

    而眼下出现在这里的商户,其实都只能算是安南原来的中小商户。他们实力一般,大商户能吃下的利润自然不会舍得分出去,才使得他们没被牵连。

    “既如此,诸位可先回去思考一番。若有意者,再将各自能接下来的数量和作价,于农历十月初一之前,呈报至府衙来便可。”韩彻便说道。

    这么大的订单,韩彻一早也知并非县内一家商户能单独吃下的。甚至这些商户加一起,也不一定能吃下。

    故他今日将大家召集,真正目的是要将这消息传播出去。

    如韩彻所料,也就那么三五日的时间,衙门需要采购大批蔗种的消息,便在安南县内传开了。

    那些为着藕粉而来的外地商客,最近便没少私下讨论这事。

    “据说韩县令要带安南乡民们种甘蔗,一户至少种五亩!”

    “竟种植这么多吗?”

    “可不就是这么多!他前些时日召集安南县商户,没一家能做下这笔大单!”

    “安南县这等小地方的商户,做不下也是正常。”

    “说来,咱们一起倒是能做下……”这可是一笔大买卖啊,商人逐利,眼见着有挣银钱的机会,说不心动,那是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于是这日,韩彻去到南市集市上巡查,便见一身材高大的青年迎面走来。

    “拜见韩大人!鄙人姓吴,乃云州人士。听闻大人欲要采购一大批蔗种,故特来自荐。”对方躬身行礼道。

    这里的云州当然并非韩彻穿越前的那个云州,而是一个较为靠近裕州的南方地区。云州盛产甘蔗,眼前这位吴二郎家中更是一直有做这行生意。

    “站着谈话,诸多不便,我们坐下谈吧。”韩彻说着,便领着对方走至集市中间,一套空置的桌椅上。

    吴二郎一怔,方才赶紧跟上。

    “你能与我弄来多少甘蔗?”韩彻笑着,直奔主题。

    “回韩大人,若不出意外,许是能弄来大人所需三成。”吴二郎对在这人来人往的集市上谈事情,有些许不大适应。

    “作价几何?可包芽苗?”韩彻又问。

    “芽苗自是包的。”到底是商户,吴二郎很快便进入到谈生意的状态:“只这甘蔗运输本就不易。从云州运至安南,路况又甚是堪忧,作价恐略贵些。”

    “若单独为着甘蔗而来,确实该加价。但若顺带将甘蔗运来,这买卖便不是这般算法。”韩彻笑着还价道。

    “这……”吴二郎愣住。他着实没想到,韩彻作为一个县令,对买卖一事竟也这么了解。

    “吴二郎,你家届时应还需要来安南购置藕粉和蚝油吧?”韩彻又问道。

    吴二郎只得点头:“自是需要的。”

    “蚝油目前产量还不足。”韩彻说道:“若你能替我购置作价便宜的蔗种,届时蚝油可优先售卖予你些。”

    “当真?”吴二郎精神振奋起来。

    “自是当真。”韩彻笑眯眯的说道。

    蚝油只是放出部分优先购买权,那么卖谁对韩彻,对刘家村的村民们来说,都没什么区别。再者,蚝油制作技术十分简单,只怕也如藕粉一般,有些地方已经琢磨出技巧。

    故再过些时日,安南蚝油必然降价。

    只是也如莲藕一样,生蚝养殖产量一日跟不上。优先购买权对于还需抢购蚝油的商户们来讲,还是很有吸引力的。

    二者眼下就在集市谈事,谈的又是一些外地商户最近正没少讨论的蔗种采购一事。因此,便也引来不少人围观。这时候听完他们整个过程,人群中马上便有外地商户学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我家也能运来二成甘蔗,大人能否届时也优先我家购买蚝油?”

    “还有我家!我家能运来一成!”

    “我家也能运来一些……”

    只需一家开头,自然便能带动其他商户。于是也就这一小会的功夫,韩彻原计划所需的蔗种便基本敲定。

    为了保障双方利益,少不得彼此需要签订契书。

    官府不得经商,只得作为媒介,帮助辖下其乡民。遂需要各村里正做代表,来与这些商户立契。

    而在这之前,韩彻便已经派遣各乡镇乡长和里正,召集各自辖下村民开过一次会议。

    因有韩彻作保,言道此次甘蔗种植一如之前莲藕一样。他不仅会教授大家种植,提高甘蔗的产量和质量。待到甘蔗成熟后,若届时乡民售卖低于市价,差额部分依旧由他补贴。

    各乡民没了后顾之忧,又极其信任韩彻,因而立即便有不少人报名。剩下的那少部分乡民原计划着来年想再多种植些莲藕的,在瞧着周围亲朋好友和邻居皆报名种植甘蔗后,犹豫一番,到底还是跟上大部队。

    接着,再将各商户能运输来的蔗种逐一分配至各村后,便让他们签订详细的契约。韩彻再在上面签名作保,便免除了乡民需交付订金这一出。

    毕竟这些外地商户不同本地商户,乡民们订金一交,若届时他们违约,直接来个销声匿迹。那便无异于大海捞针,寻无可寻。

    可乡民们不交付订金,这些外来商户也担忧。届时蔗种运来,乡民们违约,他们的损失也不小。

    算来算去,只韩彻这个安南县令作保,双方的权利才能得到最好的保障。尤其是对于外来商户们来说,若届时乡民们违约,韩彻拿不出这许多银钱购置蔗种,还可以出动衙役,让乡民们用藕粉或蚝油抵债。

    这可就是外地商户们巴不得的事情了。

    除了与外地商户这里采购的蔗种,本地商户也订购了些许。待到这些事忙完,衙门里便堆积了一层厚厚的契书。

    钱县丞和刘县尉瞧着这些契书,心中没少担忧。毕竟这买卖做得可不小,韩彻还在其中作保,在他们看来,这实属非常冒险且不该的事。

    只事情已经做完,他们二人又作为下属,自是不好多言。

    韩老三因着自小陪伴韩彻长大,素来跟他亲近,私下便忍不住担忧道:“大人,种那么多甘蔗,若到时售卖不出去,可如何是好?”

    “勿要担忧,只怕到时候那些人会比求着藕粉和蚝油更甚,追来咱们安南求购的。”韩彻胸有成竹的笑道。

    见韩老三仍旧疑惑,韩彻便透露些许:“若有那色泽白如雪,滋味比蜜和饴糖又甜,作价却更为便宜的糖物,可会售卖不出去?”

    “世上还能有这等好物?”韩老三睁大了眼睛。

    “你家大人我便能用甘蔗制出来。”韩彻笑眯眯的表示,又叮嘱道:“此事切记,暂时还不能对外声张。”

    虽白糖技术目前只韩彻有,但能少些麻烦总还是好些。

    韩老三忙郑重保证:“大人放心,我绝对不会对外透露半个字!”

    第33章

    农具

    半月后,吴二郎携带着藕粉回到云州,将此次安南之行与家中长辈一一道来。言道虽是毒瘴偏僻之地,然在那位韩县令的管辖下,安南已初显繁华。又将蔗种订单一事讲来,表示需得尽早筹备妥当。

    听闻韩彻竟要带领全县农户种植甘蔗,在场众人皆为之震惊。其中有人在快速心算出大致耗费银钱后,更是讶异:“安南百姓竟这般富裕了?”

    被其提醒,其他人很快也反应过来,不禁纷纷咋舌。

    一亩地需得蔗种6-7000斤,五亩地至少便得需要蔗种三万斤,安南百姓竟家家皆种植得起。

    “那位韩县令种地颇有本事,安南百姓在其教授下,一亩莲藕便可得四千斤!”吴二郎便说道:“想来他此次带领乡民种植甘蔗,必然也有极好的种植法子。”

    作为商人,吴二郎对生意相关的事自是十分关注。好比安南百姓种植莲藕,每家大概能获利多少,他还当真私下细算过。

    因着其他地方的莲藕种植技术不到位,产量未能跟上,故今年安南藕粉作价果真便如韩彻预测那般,在百文一斤徘徊。安南百姓家家皆有种植数亩莲藕,光是今年收入便很是可观。

    “再是如何有好种植法子,甘蔗乃是水果。似寻常百姓,谁家舍得花银钱购置食用?”马上便有人不赞同道。

    时下甘蔗之所以成为贵族爱食用的水果,并非是它多难种植,或是身价多么昂贵。真正原因,只在于甘蔗归属为水果。

    寻常百姓追求果腹,农田和菜园的作物,才能满足他们的生存需求。历来水果便都得不到重视,只贵族们喜食。

    比之其他水果,甘蔗还只能提供甜味和水分,便更不在寻常百姓会去食用的名单上,市场非常有限。

    “安南百姓也太过听从那位韩县令。”有人便皱眉道。

    吴二郎摇头:“非也。因那韩县令言道,来年百姓家中收获甘蔗,若作价低于市价,差价他来补给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众人无言。

    五千多亩地的甘蔗,若真按市价去补贴,韩彻届时怕得掏空整个安南县衙才能填补!

    “到底是年轻,行事难免有所疏漏。”吴家一长者叹气道。

    “管他作甚?他既要买,咱们便卖。”另一老者言道。

    吴二郎应道:“是。”

    安南县这边,韩彻找县内铁匠打造出来的一批农具正刚送至县衙。查验一番,确定没问题后,韩彻便派人寻来钱县丞和刘县尉。

    待人到齐后,韩彻携带上这些农具直奔他名下职田。

    安南为下等县,韩彻职位便只得从七品,名下职田有三顷地,出了南城门再行走半里路便可到达。

    之前郭杨二人掌控下,侵占良田众多,黄簿也多年未造。韩彻接手后,重新命人对地段,倾亩,四至都做了细致的记录,堪造至黄簿上。

    如钱县丞和刘县尉等其他官吏名下职田,也皆在这附近。

    见着韩彻一行人到来,地里劳作的佃户们忙放下手中农具:“见过大老爷!”

    “今日过来,是有几样农具造好,拿来予你们一试。”韩彻笑着说道。

    不多会,牛车上的农具便被安置到耕牛身上,由韩彻挑选几名经验老道的佃户,选一处空地开始试用。

    第一样农具,便是鼎鼎有名的唐代曲辕犁。

    韩彻先带头演示。

    因图纸画制的详细,铁匠技术也不错,韩彻对这款农具感到非常满意。比如它缩短犁辕,辕头又因装有可自由转动的犁盘,使其变得轻巧。

    韩彻推动犁评,使犁箭向下,犁铧入土便深,便可达到深耕的要求。韩彻再提起犁评,使犁箭向上,犁铧入土便浅,便可达到浅耕的要求。(1)

    整个操作起来非常灵活,大大提高了耕种效率,能更好的节省人力和畜力,还能适应田地的不同地形和不同作物对耕地深浅的要求。

    “大人,此物甚好!”钱县丞忍不住夸赞道。

    刘县尉直接请求上手,待试用完后,夸赞得比钱县丞更甚。

    他们二人家境一般,家中历来也没少耕种田地。若非如此,当初也不至于被派遣到安南来任职。

    “来,再试试另一农具。”韩彻笑道。

    古代农业技术发展落后,但也并非没有好的农具可以帮助农民耕种。

    如韩彻此刻要试用的另一样农具,便是有播种神器之称的耧车。

    耧车可是现代播种机的始祖。

    上方耧斗装种,下方耧铲开沟,二者相连处为中空,用于输送种子。这样只需耕牛拉动耧车,便可一同完成开沟,播种,覆土三步骤。(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