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文 - 历史小说 -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在线阅读 -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58节

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58节

    这消息一出来,很快便也在柏州引起轩然大波。

    对于大多数做父母的来说,若非实在生活不下去,谁又舍得把自己的子女抵押出去。一听说官府愿意借钱给他们去赎回孩子,好些人更是嚎哭起来。

    然这消息对于放贷人来说,却绝非什么好事。

    他们把钱借出去,图谋的不就是这些人口奴隶。若是正儿八经去买,想只以借出去的那点银钱,是绝对不可能买得到这些孩子的。

    所以官府这么做,就等同于在斩断他们的财路。

    可对于百姓拿着银钱过来赎人,既符合之前所签订的契约,背后又有官府做靠山,使得这些放贷人又不能不放人,更不敢不放人。

    “此事该如何是好?”柏州城内最为豪华的一处府宅内,有一身材壮硕的青年汉子,便一脸着急的与一老者说道。

    这一家姓闫,乃是柏州势力最大的放贷人。

    老者是闫家现在的家主,这青年汉子则是他的一个侄子。家中排行第四,外人唤他一声闫四爷。

    “你怎的这般沉不住气。”闫家主严肃的责备道。

    “二叔!人都要全被赎走了,我怎能不急。”闫四郎焦急道。

    对百姓来说,借官府的银钱是不需要利息的。官府还允许他们做工抵债,听闻这次工钱给的还很高。

    于是这短短不到半月的时间里,单只是闫家手里便被赎走了一百多名孩童。

    若继续让官府这么操作下去,他们这门生意只怕以后都要做不成了!

    “便是全被赎走了又如何?”闫家主面色仍旧平静,语气也不急不慢:“官府便是能帮着赎人一次,两次……难不成还能永远帮忙赎下去?”

    闫四郎被点播,马上便也反应过来。

    朝廷并非第一次针对这种情况,采取制止措施。但为何一直不能成功?说白了,还是因为柏州这地方环境恶劣,帮得了一次,帮不了永远。

    “不过官府让他们做工抵债,你可知晓做的是何种工?”闫家主这时又问道。

    “还不清楚,只知晓衙门让每家出一人,随他们去往府城统一做工。”闫四郎这时神色轻松的回答。

    “这事你合该去用心打探清楚的。”闫家主皱眉,很是不悦道。

    “是,二叔,我这便去让人打探。”闫四郎嘴上应承下来,心中却并不怎么当回事。

    在他看来,这寒冬腊月的天,官府让这些百姓做工抵债,还能是什么做工?不外乎便是一些修路,修墙等重体力活。

    注1:出自【史照·释文】:木棉,,江南多有之,以春二三月下种,旣生,一月三薅,至秋生黄花结实,及熟时,其皮四裂,其中绽出如绵。

    注2:出自《尚书·禹贡》记载:“岛夷卉服,厥篚织贝”

    第69章

    哄抢

    数日后,闫四郎派过去探查的人回来告知,言道官府让那些做工抵债的百姓弄来不少牛羊马的粪便,说是要种植什么东西。

    闫四郎听他讲完,便越发不当回事。

    把这事汇报给闫家主,他听完也大为疑惑:“官府要这么多牲畜的粪便是作何?”

    闫四郎便嘲笑道:“管它作何?总不至于拿来吃吧。”

    闫家主不悦:“我教导过你多少次了,凡事要多思多想,切莫要小瞧对手。你怎的就是改不了这毛病呢?”

    闫家男丁甚少。

    闫家主只得了两个闺女,他唯一的兄长得了三闺女和一儿子。也就是说,闫家小辈这里便只有闫四郎一个继承者。

    闫家主只得把心血全放在闫四郎身上,这闫四郎其他方面倒还好,只这性格急躁,又轻敌的毛病,却是怎么也改不了。

    这回少不得又对着他好生教导一番。

    闫四郎在被闫家主教导时,心中却并不服气。心道一些个牲畜粪便还需要他如何去费心,才算做得好呢?于是他便只低头杵在那,作一言不发。

    时间又过去十来日,离过年还剩最后两天。

    平洲府城城门处,守卫在盘查完一批从柏州而来的菜农后,整个人便陷入到了一股极致的震惊当中。

    到底是没忍住,他朝同伴问道:“你刚瞧见了没?”

    新鲜的蔬菜!

    刚那些柏州来的菜农所带来的全是鲜嫩十足,这个季节不该出现的蔬菜啊!

    同伴此时也在震惊:“瞧见了!”

    也莫说是两个守卫,整个城门口的人都被惊动了。

    不多久,城内众人也听到了消息,言道柏州来了一批菜农。不知道是用的何种方法,这大冬天的种植出了不少的鲜嫩蔬菜,正被人围堵在城门口,非要购买。

    “当真?”有那不差银钱的,或是做高档食铺的,一听这事,便也连忙跑过去。还未跑到城门口,便瞧见一群拥堵的人群在缓慢挪动。

    “哎!让让,让让!我也要购买!”后面才赶来的人只得这般大声言道。

    能把人围堵成这般的,自然也是有强烈购买欲望的,如何肯让。更别说眼下他们还顾不得外面的这些叫嚷:“不是,你这些菜反正是要拿去卖的,为何那般死脑筋,非要拿到南市才肯售卖呢?”

    他们又不是给不出银钱!

    “我们大人说了,南市才是衙门允许摆摊售卖东西的地方。”一个菜农老实巴交的回答。

    “东西卖出去就行了啊!你怎么死脑筋呢!”

    “就是!就在这里卖了不就成了吗?”

    “对对对,就在这里卖了!”

    众人纷纷这般言道。

    开玩笑,这才多久时间,就围堵了这么多人过来。若要是由着这群菜农一路招摇的拿到南市去售卖,那不得引来更多的人?

    到时候,他们可就未必能抢得赢一些人了。

    可这些菜农,也是有组织的。

    就像闫家主所说的那样,衙门借钱给百姓赎人确实只能管住眼下这一时,要想从根本解决问题,韩彻首要的便是解决贫穷。

    只是这寒冬腊月的天,做什么都很是不方便。韩彻思来想去后,便想到了一样——冬季蔬菜。

    柏州贫瘠缺水,冬季更缺。

    如现代那般的大规模去种植冬季蔬菜是不现实的,但韩彻只是想要从不差钱的那批富贵人家身上薅几根羊毛,却还是能够实现的。

    之前在平洲各商铺巡查时,韩彻还发现,平洲的消费能力确实是非常给力的。

    于是韩彻便将这些做工抵债的百姓召集到一处,教授他们种植冬季蔬菜的技术。他还采取因地制宜,利用当地养殖牛羊马居多,比如牛羊粪便的肥料,以及马粪增温等方式去种植,使得操作更简易,种出来的蔬菜也能生长得更好。

    但再怎么因地制宜,以柏州眼下这条件种植冬季蔬菜也并不是那么的简单。如眼下出的第一批,便都是一些生长周期短的几样常见蔬菜。

    之后,韩彻再让衙门做带领,组织这些菜农把头批种植好的冬季蔬菜,拿到平洲府城来统一售卖。

    为的自然是能卖出更高的作价。

    韩彻便早在出行之前,除了指定让他们一定要拿到南市上去卖,好吸引更多的人。还特意交代一些脑子灵活的,让他们跑到平洲档次较高的酒馆饭馆旁去做大声宣扬。

    毕竟卖完这一批,要不了多久还会有第二批,第三批……韩彻的目标是,争取在开春前,让这些百姓靠冬季蔬菜,挣得一笔收入还算不错的银钱入袋。

    所以哪怕再多的人叫嚷着让他们就地售卖,这些菜农们也怎么都不肯。于是大家只能一路这么簇拥着,随菜农们抵达南市。

    这时围堵菜农们的人也是越来越多,一个个还很是热烈的叫嚷催促赶紧售卖。

    菜农们都只是柏州的普通百姓,他们这辈子都还从未遭受过这般热情对待。其中一人都是鼓足勇气,才把价钱报了出来:“五,五百文一斤!”

    这价钱也是韩彻交待他们的,若让他们自己去报价,是决计不敢报这般的高价的。

    在临走之前,韩彻还对他们说,这冬季蔬菜种植得非常不易,若售卖得太低,便对不起他们这般辛苦去种植。

    虽然菜农们其实也没觉得冬季种植蔬菜有多难,因为都是刺史大人怎么安排,他们就怎么去做事的。然后就这么做着做着,蔬菜就长成了。

    结果没想到,这价钱一报出来,当即便有人大喊到:“五百文一斤?给我一样来两斤!”

    “我也一样要两斤!”其他人也跟着大声叫喊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韭黄!我要五斤韭黄!”

    “诶,我也要韭黄的!”

    “还有我!也给我来韭黄……”

    “前面的,你不能把韭黄全抢走了啊,我也要买的……”

    冬季蔬菜技术其实很早便有了,只是时下农业技术落后,使得冬季栽种的成本极高,因此只极少部分的贵族阶级会去种植些许自家食用。在这些冬季蔬菜中,韭黄便属于贵族的“奢靡专享”。

    韩彻上次在平洲便了解到,这边有钱人还尤为喜欢在冬季里用韭菜配酒去食用,于是他便带人多种植了韭黄。

    这一批的冬季蔬菜里,果然便以韭黄作为畅销。

    一个个的生怕买不到似的,后面的在奋力往里面挤,前面的人一边抓住菜就不肯放手,一边催促菜农赶紧称重。

    “哎,别抢,都别抢啊!”

    “慢点!慢点!你让我算好前面的账先……”

    从柏州被组织过来的菜农们,这会也没心思去想什么这么贵的菜也这般争抢的事了。都被这一群不差钱的人围堵催促到寒冬腊月的天,心里一着急,额头上都直冒汗了……

    在这般哄抢下,菜农们所带来的这一批冬季蔬菜只一小会功夫便被售卖完。

    有那消息得知的晚,后头才赶来的人,瞧见的便是空荡荡的牛车和箩筐。

    “这便全卖完了吗?”后来人满脸失望的问道。

    菜农们按照韩彻的交代:“今日的菜卖完了,下一批大概七八日后过来。”

    “七八日后还有?”对方赶紧问道。

    菜农们点头:“有的。”

    “下一批种模拟这更多……”

    “若再等一段时间,许是还能有黄瓜……”

    “竟还能有黄瓜?”对方大惊。

    菜农们老实点头:“有的,都已经种下了。”

    有道是“黄瓜初见比人参,小小如簪值数金”。(1)